上传作品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名家访谈>镜头里典型的美与丑——访用镜头感受生活的摄影家柯仁昌

镜头里典型的美与丑——访用镜头感受生活的摄影家柯仁昌

作者: 新时代摄影网
发布时间: 2021-02-27
浏览量: 1525

前言

柯先生用40多年的摄影经验告诉我们:美,处处都有,就在于你去发现。摄影作品反映一个人的审美观。
    我们从柯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的学识与审美观。



本刊记者:任婷


安妮的仙境(Annie慕容星宇 - 钢琴


Q
A
&


Q:感谢柯老师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与您聊天中了解到您有从事摄影多年,请问您是如何与摄影接触的,对于摄影您的看法是什么?

A:文字可以记录时间和情感,摄影不仅可以记录历史和感觉,还可以记录情景和色彩。

我16岁当警察,从记录犯罪和事故现场到记录生活周边的点点滴滴,就这样,摄影成了我的最爱。我对摄影的见解就是,拍下的照片总比现实的美丽,今天的你比明天的你年轻。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Q:柯老师,您对摄影什么主题感兴趣?

A:在我的镜头里没有主题,生活中美的典型和丑的典型都是我兴趣的题材,我喜欢用镜头的真实来记录我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

这就是生活的真实。

我在我的作品中传达的是生活是“这样的”,但我们可以追求理想中“那样的”的生活。我喜欢传达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美。


image.png


image.png


Q:摄影里的“美”您是如何衡量标准的?

A:让人看了赏心悦目,让人见了情操升华,让人看了精神振奋,这就是美。我对摄影美的理解:美,处处都有,在于发现;美,时时存在,在于瞬间。


image.png






Q:摄影给您带来了什么?

A:现在的人对手机的依赖和我对相机的依赖是一样,手机、相机我每天必带,这意味着摄影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image.png




Q:聊天中了解到您出国深造,还开办了自己的影展,请问国内与国外的视觉区别在哪?

A:西方的美在于自然与抽象,国内的美讲究做作与归纳。西方的美,可以通过画面展现生活一面;中国的美,应该在画面中体现一个主题,表达一种观点,展示一个思想。

我的视觉偏好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会根据物体与情景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视觉表现。我喜欢逆光效果,我喜欢有纵深感的构图。我认为视觉偏好是因人而言,而不是因地而别。


image.png


image.png


Q:能否给大家讲一下您在美国办的第一次个人影展。

A:我的第一次个展是1989年在纽约举行,是纽约摄影协会为我举办,著名华裔摄影家梁光明先生为我写了序言。

那一次个展全部是黑白照片,我喜欢黑白摄影的纯粹,通过光与影,通过黑白灰,去表现生活,去再现美丽。我的前期摄影基本上都是拍摄黑白照片,自己冲洗,自己放大,乐在其中。


image.png




Q:“了解到您近几年开始研习佛法,您是怎样通过镜头去展现博大精深的佛学文化的呢?

A:六祖慧能大师因听到《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写下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偈语,这是成了佛的人的境界,我没有达到这种修养。

我比较喜欢神秀大师的那首诗:“身如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我们未明心见性的人,只能按照神秀大师的偈来修行。

许多人对佛像、神像、菩萨像、出家师父像不敢拍照,也有许多佛教场所不让拍照,我特别喜欢拍,我敢拍、偷拍,我喜欢用神圣的金黄色去渲染烘托佛的世界。


image.png





本期采访嘉宾

image.png

美籍华人,著名品牌策划专家,企业家,摄影家,毕业于于纽约理工学院大众传播研究院获得硕士学位,又进入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深造平面专业艺术。专门从事市场策划、公司形象和品牌的推广,是一位资深国际品牌专家,受到国际品牌界的广泛关注。他1988年赴美自费留学,主修传播艺术与平面设计,并参加纽约摄影学会活动。1989年在纽约摄影协会策划主办下举办了他平生的第一次个人摄影作品展览。曾任及现任职务:世界华商联合会副主席;国际警察基金会执行长;东西方艺术家协会执行主席;美国国际商业传播公司总裁;中国蓝十字工程特聘专家;首届中国创意节主委世界著名的美籍华人摄影家梁光明先生撰文赞誉:“柯仁昌先生天资聪颖,艺术造诣高深,创作题材宽泛,作品风格独特。”后来在中国举办个展时,旅美知名摄影家李振盛在他的文字中写到:“柯仁昌先生在旅美期间,一面为立足美国社会而辛勤工作,一面进取求学。”